氧化鋅避雷器全電流測量
氧化鋅避雷器出廠實驗時是全體施加360kV的電壓和每節施加180kV電壓別離測量氧化鋅避雷器的全電流和阻性電流值,相應的標準(峰值)全電流為0.4~2.3mA,阻性電流<550μA,全體和分節測量成果相同。因現場加壓設備輸出電壓達不到氧化鋅避雷器全體加壓要求,所以在現場必須對上、下二節別離施加180kV電壓測量。測量下一節時,試變高壓引線接至圖中的a點,取樣電阻R接在打開的上端b點,抽取電流信號。它標明上節實測值均比下節大,但全電流上節超支,阻性電流上節均在合格范圍內。剖析原因應為現場氧化鋅避雷器上安裝均壓環后雜散電容所造成的,上一節氧化鋅避雷器全電流測量時,均壓環與上節氧化鋅避雷器間雜散電容的電流和漏電流一同被測量了,導致成果偏大。
依據廠家提供均壓環對地和均壓環對氧化鋅避雷器的電容值及實測電流,核算成果證明了這一剖析判別。測下節氧化鋅避雷器時,加壓點在A點,均壓環對下節氧化鋅避雷器分布電容很少,所以現場實測接近出廠值。
上一節氧化鋅避雷器的阻性電流現場實測值比出廠值偏大,是因為阻性電流為uA級,占全電流的重量很小(只要13%),因為安裝了均壓環,而使上一節氧化鋅避雷器的電容量增大,從而使周圍500kV的運轉帶電設備,通過空氣離子對其泄露電流的影響增大,有一部分阻性電流經這泄露電流流進上一節氧化鋅避雷器,使阻性電流增大。同全電流狀況剖析一樣,均壓環對下一節氧化鋅避雷器的分布電容很少,所以下一節阻性電流測量值與出廠值是共同的。
氧化鋅避雷器溝通工頻參閱電壓測量
溝通工頻參閱電壓的測量可標明閥片的伏安特性曲線飽和點的方位,其改變能直接反映氧化鋅避雷器的受潮劣化、蛻變程度。規程規則進口氧化鋅避雷器交接實驗中不能用直流參閱電壓來代替。實驗所取的工頻參閱電流值是由制造廠提供的,即不同制造廠家的產品因內部結構不同,參閱電流之間相差很大,實驗前一定要核對清楚該產品參閱電流值為2mA阻性電流下連續的峰值電壓測量,其標準值上、下節為>290kV,總設備>580kV。上、下節的測量值與出廠值都非常符合,均壓環對測量成果的影響甚小。這是因為測量所加電壓值相當于有效值240kV,要比全電流測量時所加電壓180kV高得多,盡管這時氧化鋅避雷器上電容電流會增大,但這時氧化鋅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線已進入拐點,阻性電流更大,在總電流中起主導效果,實測的也是阻性電流值,均壓環對氧化鋅避雷器的分布電容電流在測量中已忽略不計了。所以溝通工頻參閱電壓測量時,出廠不裝均壓環測量和現場裝均壓環測量值是共同的。一起反過來也進一步說明在全電流測量時,所加電壓低,全電流值很小,阻性電流更小(是uA級),這時全電流中容性電流比阻性電流大得多,電容電流起首要效果。所以氧化鋅避雷器在全電流測量時,氧化鋅避雷器上均壓環的電容值對上一節的測量成果發生很大影響。
總結
氧化鋅避雷器在現場測量將受到現場實驗設備和現場條件的約束,現場實驗與出廠實驗條件不同,將影響測量值,簡單使測量數據造成誤判別。哪些是影響實驗的因素,測量數據是否實在,對判別設備的健康狀況都是很重要的。全電流測量時,電流小且以電容電流為主,氧化鋅避雷器上均壓環使上節測量全電流值偏大,阻性電流值也會受其影響。而溝通工頻參閱電壓測量時,因施加電壓高,氧化鋅避雷器已進入拐點電壓,阻性電流顯著增大,在總電流中起首要效果,測到的也是阻性電流值,所以氧化鋅避雷器上均壓環的雜散電容對測量成果沒有什么影響。


你所在的位置: